部落非洲

非洲[編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Ambox outdated serious.svg
此條目需要更新(2013年12月14日)
請更新本文以反映近況和新增內容。完成修改時,請移除本模板。
Africa (orthographic projection).svg
面積30,221,532 km2(11,668,599 sq mi)
人口1,246,504,864[1](2017年,第2)
人口密度30.51/km2(約80/sq mi)
國家及地區

54
 

  •  


非洲聯盟成員國

  •  

獨立政治實體:

  •  
 

國家列表

屬國

9個顯示▼

 

 

語言非洲語言
時區UTC-1UTC+4
最大城市

列表顯示▼

 

 

阿非利加洲[2]拉丁語:Africa),簡稱非洲,位於地球東半球西部,歐洲之南,亞洲以西,地跨赤道南北,世界面積第二大面積為30,221,532平方公里,佔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3]人口約為12億(截止到2016年),[4]目前約佔全球總人口16%。同時也是人口第二大洲和第三世界國家主要區域。

非洲多樣的氣候是豐富生態資源與礦產資源的寶地,同時也是世界古人類和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人類化石就是在東非發現的,而非洲北部的埃及是世界文明發源地之一。

目錄

 

名稱來源[編輯]

歷史[編輯]

主條目:非洲史

 

1913年歐洲殖民列強在非洲大陸的控制範圍。

  比利時

  英國

  法國

  德國

  義大利

  葡萄牙

  西班牙

  獨立(賴比瑞亞衣索比亞

 

地理[編輯]

 

非洲大陸的衛星影像

 

面積[編輯]

非洲總面積約為三千萬平方公里,是全球僅次於亞洲的面積第二大洲。非洲還是唯一被赤道中分為二,又同時處在東、西、南、北半球的大洲,大洲最北端和最南端到赤道的距離幾乎相等[5]。 非洲的東北端有163公里長的蘇伊士運河,使之與亞洲相隔[6]地緣政治學上,有時蘇伊士運河以東的埃及西奈半島也會被視為非洲的一部分);北面則是地中海和與其隔海相望的歐洲

地形[編輯]

非洲的地形以高原為主,因高原面積廣大而被稱為「高原大陸」,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佔全洲面積的60%以上,東南部從北向南有衣索比亞高原東非高原等。其中,衣索比亞高原的海拔在2500米以上,號稱「非洲屋脊」。全洲只有大陸的西北和東南邊緣分布著高大山脈。非洲還分布有許多盆地,如被赤道橫貫的剛果盆地,就是一個典型的大盆地。西部沿海還有面積不大的平原[5][7]

非洲東部的東非大裂谷是世界陸地上最長的裂谷帶。位於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約佔全洲總面積的1/4。

從非洲在突尼西亞的最北點比塞大本·賽卡角北緯37°21')到在南非厄加勒斯角的最南點(南緯34°51'15"),距離約8000公里。(常被誤認最南端為好望角[8]從非洲在塞內加爾的最西點維德角西經17°33'22")到在索馬利亞的最東點哈豐角(東經51°27'52"),距離則約7400公里。[9]非洲的海岸線長約26,000公里,因為其大陸海岸線較為平直,所以海岸線的長度不及面積只為其三分之一的歐洲(歐洲的海岸線長約32,000公里)。[9]

氣候[編輯]

非洲3/4的面積都分布在北回歸線之間,赤道更是穿其而過,全洲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的地方約佔全洲面積95%,其中一半以上的地區終年炎熱,有將近一半的地區有著炎熱的暖季和溫暖的涼季。氣候普遍暖熱,其特點是高溫、少雨、乾燥,氣候帶分布呈南北對稱狀。赤道橫貫中央,氣候一般從赤道隨緯度增加而降低。衣索比亞東北部的達洛爾年平均氣溫為34.5℃,是世界年平均氣溫最高的地方之一。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以南的阿齊濟耶,1922年9月13日測量氣溫高達57.8℃,為非洲極端最高氣溫。吉力馬札羅山位赤道附近,但因海拔高,山頂終年積雪[7]

非洲氣候主要分為五區:

非洲的降水分布很不平衡。赤道附近和幾內亞灣沿岸是世界上年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南北回歸線兩側的熱帶沙漠氣候區則降水很少。非洲是世界上乾旱區面積最大的大洲[5]

自然資源[編輯]

 

非洲獸骨回收廠

 

 

非洲多哥的菜市場

 

 

中非共和國的木材業

 

 

維德角聖維森特島

 

非洲的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金剛石黃金鉻鐵礦磷酸鹽等的儲量和產量都居世界前列。非洲的動植物資源也極為豐富。非洲的植物至少有40,000種以上。森林面積佔非洲總面積的21%。全洲盛產紅木、黑檀木、花梨木、柯巴樹、烏木、樟樹、栲樹、胡桃木、黃漆木、栓皮櫟等經濟林木。草原遼闊,面積佔非洲總面積的27%,居各洲首位。非洲大型野生動物的種類和數量均居世界各洲首位[7]

非洲北部擁有豐富可觀的自然景觀,赤道附近廣大的熱帶雨林;它還有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面積比澳洲還大;另外還有世界第一長的尼羅河,長約6852.06公里[5]

人口[編輯]

非洲人口約12億。目前生育率非常高,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出生率依然保持在4.6,聯合國和NGO都曾警告,再不控制人口成長,可能會在未來面臨極大的艱難處境[10]。預測非洲人口到2100年至少將翻三番,達到31億,甚至57億人口[11]

民族[編輯]

非洲民族分別以高加索種的閃族含族,以及尼格羅種的尼格羅人班圖人等黑色種族為主。

前者分布於北方以及後者居於中南部。而兩者生活差距相當大,北方伊斯蘭地區雖然都是沙漠,但北部阿拉伯國家從西方獨立後大多進入穩定發展中,利用售出石油的資金完成社會的工業化,並已經有適當的政治條件、法治教育、基礎建設等,近來開始發起旅遊業(如埃及)、推動伊斯蘭民主運動風氣等等。

但中南部非洲國家由於生育率過高導致人口爆炸、營養不良又疾病叢生,再者教育文化水平、人口知識程度普遍低落等因素,發展遲緩,雖然各地皆有豐富礦產,如及非金屬礦如石油等,但只有少部份被有效開發,出售礦產的微薄利潤又被貧富差距所稀釋,且過去都屬於歐洲殖民地,經濟結構並不健全的情況在獨立後因為政治腐敗依舊未能改善;加以自然環境惡劣,不是太乾熱就是過溼,而許多小國政治未臻穩定,治安方面毒品走私、黑槍搶劫橫行,且又種族複雜,逐造成非洲中南部各國普遍處於貧窮狀態。

語言[編輯]

 

非洲主要語系

 

主條目:非洲語言

非洲語言主要屬於4個語系

隨著歐洲殖民主義國家的入侵,大多數非洲國家皆採用非洲以外語言作為官方語言,不過如今亦有本地語言,例如斯瓦希里語被用作非洲國家的官方語言。在非洲被廣泛使用的非本地語言有阿拉伯語法語英語葡萄牙語南非語、和馬達加斯加語等語言,分別屬於閃含語系印歐語系南島語系

宗教[編輯]

歷史[編輯]

非洲的外來宗教為猶太教和基督教。拜占庭時代的埃及、努比亞(今蘇丹共和國)、阿克蘇姆(今衣索比亞)皆為全民信仰基督教的地區,埃及亞歷山卓的阿布米奈教堂和西奈半島的聖凱薩琳修道院為載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古老基督教遺蹟,位於今阿爾及利亞境內的塔加斯特城是基督教神學大師奧古斯丁的家鄉。

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在伊斯蘭教的旗幟下崛起後,毗鄰阿拉伯半島的北非和東非迅速被剽悍善斗的阿拉伯鐵騎入侵,而當時長期和薩珊波斯爭鬥而大傷元氣的拜占庭帝國無力抵禦穆斯林的征服浪潮,埃及、馬格里布、努比亞等擁有古老文明的地區逐漸阿拉伯化和伊斯蘭化,只在埃及餘下了少數科普特教徒,信奉基督教衣索比亞成為碩果僅存的基督教重鎮。

穆斯林征服者的野心並未止步於北非,阿拉伯軍人在陸地上繼續往南向黑人居住的薩赫爾地帶推進傳教,阿拉伯商人則通過航海來到東非島嶼和沿海地區經商、傳教。即使是阿拉伯帝國崩潰、瓦解後,伊斯蘭教在撒哈拉和薩赫爾地帶的傳播步伐也從未停止過,古代史上最強盛的黑人國家——西非的馬里帝國桑海帝國皆虔誠信奉伊斯蘭教並向外族傳教。

新航路開闢後,歐洲殖民者將基督教重新帶入非洲,在非洲衰頹了近1000年的基督教始得復甦。16世紀,葡萄牙在西非沿海建立傳教據點。17、18世紀荷蘭移民將新教加爾文宗引入南部非洲。19世紀後期,歐洲列強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葡萄牙、英國、荷蘭、義大利、法國、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大批傳教士在政府支持下進入非洲傳教,而西非的豪薩人在此前發動的長達七十年(1804年—1874年)的伊斯蘭聖戰也以穆斯林的勝利而進入尾聲,在西非地區形成了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平分天下的局面。

現狀[編輯]

非洲伊斯蘭教與基督教、原始宗教的勢力範圍大致以北緯12度左右為分界線,北緯12度以北的非洲國家除厄利垂亞外皆為穆斯林國家,北緯12度以南的非洲國家(地區)除幾內亞索馬利亞吉布地葛摩桑吉巴爾外伊斯蘭教均不占絕對優勢。

在基督教和原始宗教的勢力範圍內,基督教勢力較大、虔誠信教人數較多的國家主要有赤道幾內亞烏干達波札那賴索托南非等。非洲的前英國殖民地多信奉基督新教,而法國比利時葡萄牙的前殖民地則多信奉天主教。

奈及利亞衣索比亞的基督徒和穆斯林大致各占一半,肯亞坦尚尼亞烏干達的穆斯林數量可觀但無法占據優勢,奈及利亞的博科聖地、索馬利亞的青年軍為非洲最主要的黑人穆斯林極端恐怖組織。烏干達的聖靈抵抗軍為非洲最大的基督教恐怖組織,在烏干達曾發生過基督教極端派「恢復上帝十誡運動」煽動數百名信徒集體自焚的慘案。欽班古會為盛行於剛果盆地的融合了基督教教義與非洲傳統信仰的新興宗教。

政治[編輯]

 

一張包含所有非洲國家(聯合國成員)的國旗地圖

 

非洲統一組織成立於1963年5月25日,在最後一任主席南非的穆貝基主持下,於2002年7月9日更名為非洲聯盟。非洲統一組織成立的目的是為了團結非洲國家,形成一個代表非洲國家的統一的聲音。反對殖民主義,成立一個解放委員會幫助非洲進行獨立運動。

2002年7月,非洲聯盟在南非成立。包涵了55個非洲會員國的國家聯盟一體化統一性組織,非盟是屬於集政治、經濟和軍事於一體的全洲性政治實體。非洲聯盟於未來有計劃統一使用貨幣、聯合防禦力量、以及成立跨國家的立法行政機關,這包括一個管理非洲聯盟的內閣政府。此聯盟的主要目的是幫助發展及穩固非洲的民主、人權、以及能永續發展的經濟,除此之外亦希望減少非洲內部的武裝戰亂及創造一個有效的共同市場。2007年7月2日,利比亞前領導人卡達菲迦納首都阿克拉舉行的非洲聯盟峰會上提出成立泛非合眾國

經濟[編輯]

主條目:非洲經濟

 

非洲經濟共同體地圖。

  CEN-SAD

  COMESA

  EAC

  ECCAS

  ECOWAS

  IGAD

  SADC

  UMA

 

 

非洲國家地圖

 

 

非洲聯盟成員國(包括

 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

 

長期的種族衝突又熱帶疾病叢生,工業化引發的環境破壞,從前西方的殖民主義,獨立後的腐敗政權,教育、人民自律的不力,使非洲成為世界上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一個洲。根據聯合國在2009年發表的人類發展報告人類發展指數排名最低的24個國家中,其中有22個都是非洲國家(第159位至第182位)。

同樣在大量的投資與輔導下,中國印度拉丁美洲經濟快速增長使數以百萬計的人得以脫貧,但非洲在對外貿易投資和人均收入等方面的發展都比其他地區綬慢。貧窮在非洲造成很嚴重的問題,包括低人均預期壽命史瓦帝尼人均預期壽命不足33歲)、暴力等。

非洲的一些地區,特別是波札那南非,經濟的發展比較成功。前者超過四分一的財政預算用於改善首都哈博羅內的基建,使其成為世界上發展得最快的城市之一。後者則有豐富的天然資源,與完善的西方體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黃金鑽石生產國之一。其他國家如迦納肯尼亞加彭喀麥隆埃及等,許多仰賴旅遊業與石油業,因而在外國協助下建立的治安與基礎建設等達到了一定程度,經濟發展也較理想。

農業是非洲經濟的重要部門。糧食作物中玉米的種植面積最廣,是農村居民的主食;小麥和稻米的產量不能自給,需要大量進口。供出口的經濟作物主要有咖啡可可花生棉花劍麻[5]

採礦業和輕工業是非洲工業的主要部門。黃金、金剛石、鐵、錳、磷灰石、鋁土礦、銅、鈾、錫、石油等的產量都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輕工業以農畜產品加工、紡織為主要。木材工業有一定的基礎,制材廠較多。重工業有冶金、機械、金屬加工、化學和水泥、大理石採制、金剛石琢磨、橡膠製品等部門[7]

由1995至2005年,非洲重拾經濟增長,在2005年平均有5%,一些剛開始開發石油資源的國家如安哥拉蘇丹赤道幾內亞的經濟增長更超過10%。然而非洲的進步比起其他國家仍有差距。

國家2006年各國GDP (國際匯率)[12]
(十億US$)
2005年人均GDP(購買力平價)[13]
(US$)
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

 阿爾及利亞

114.735,9850.736

 安哥拉

44.033,5330.532

 貝南

4.781,3900.480

 波札那

10.3312,0570.698

 布吉納法索

6.211,1400.402

 蒲隆地

0.816990.400

 喀麥隆

18.321,9950.512

 維德角

1.142,8310.646

 中非

1.496750.350

 查德

6.541,7490.392

 葛摩

0.401,0630.503

 剛果民主共和國

8.542640.433

 剛果共和國

7.393,6210.591

 象牙海岸

17.481,5750.462

 吉布地

0.761,9640.470

 埃及

107.485,0510.690

 赤道幾內亞

8.5611,9990.587

 厄利垂亞

1.096890.391

 衣索比亞

13.325910.442

 加彭

9.5512,7420.684

 甘比亞

0.517260.441

 迦納

12.911,2250.579

 幾內亞

3.329460.411

 幾內亞比索

0.305690.420

 肯亞

21.191,3590.548

 賴索托

1.481,4150.497

 賴比瑞亞

0.633830.430

 利比亞

50.3210,7270.724

 馬達加斯加

5.509880.510

 馬拉威

2.236910.445

 馬利

5.931,0270.419

 茅利塔尼亞

2.661,6910.506

 模里西斯

6.4510,1550.777

 摩洛哥

57.313,5470.628

 西撒哈拉

57.313,5470.582 (2011)

 莫三比克

7.617430.416

 納米比亞

6.374,5470.628

 尼日

3.546130.348

 奈及利亞

114.691,8920.514

 留尼旺

15.98[14]19,233[14]0.870 (2011)[15]

 盧安達

2.498130.483

 聖多美普林西比

0.121,4600.555

 塞內加爾

8.941,6760.466

 塞席爾

0.7513,8870.772

 獅子山

1.447900.413

 索馬利亞

0.06[13]1990.283 (2011)

 南非

254.998,4770.666

 蘇丹

37.572,2490.479

 南蘇丹

37.572,2490.467

 史瓦帝尼

2.654,3840.531

 坦尚尼亞

12.781,0180.521

 多哥

2.218880.484

 突尼西亞

30.306,4610.721

 烏干達

9.329910.483

 尚比亞

10.911,1750.586

 辛巴威

5.015380.509

病毒[編輯]

 

2014年西非伊波拉病毒疫情分布地圖

 

非洲充斥大量致命病毒,例如瘧疾登革熱伊波拉霍亂愛滋病腦炎等。其主要原因通常歸咎於衛生條件落後與當地原始病毒眾多,加上人類亦大量捕食帶有潛伏性病毒的動物,通過傷口、血液接觸、水源等因素被大量傳播開來,病毒的來源則眾說紛紜。在這些病毒肆意傳播的時候,也有學者[誰?]指出這些病毒可能是由於在數億年前的隕石墜落,外太空的病毒入侵地球,所以最終導致這些致命病毒不斷被散播,以至於人類現在一直找不到解決這些病毒的方法。[來源請求]學者指出這些病毒可能是潛伏在一些動物的體內的,隨著人類對於這些動物的肆意屠殺和破壞自然,這些病毒開始逐步的傳染到了人的身上。

國家列表[編輯]

更詳盡的列表見非洲國家和地區列表

非洲於二次世界大戰後分裂出多個國家,為世界上國家數最多的大洲。 非洲面積最大和最小的國家分別為阿爾及利亞和島國塞席爾[16]而非洲大陸最小的國家則是甘比亞

阿爾及利亞



波札那

喀麥隆

中非共和國

查德

剛果民主
共和國

吉布地

埃及

赤道幾內亞

厄利垂亞

衣索比亞

維德角

利比亞

馬里

迦納

獅子山

科特
迪瓦

布吉納法索

茅利塔尼亞

摩洛哥

聖多美和
普林西比

加彭

納米比亞

尼日

奈及利亞

剛果
共和國

索馬利亞

索馬利蘭

南非

蘇丹

南蘇丹



西撒哈拉

塞內加爾

甘比亞

幾內亞比索

幾內亞

肯亞

賴比瑞亞

馬達加斯加



莫三比克

蒲隆地

盧安達

烏干達

坦尚尼亞

安哥拉

聖海蓮娜

賴索托

史瓦帝尼

尚比亞

辛巴威

模里西斯

留尼旺

葛摩

塞席爾

大西洋

大西洋

印度洋

直布羅陀海峽

地中海

紅海

 

 

非洲分區:

  非洲北部

  非洲西部

  非洲中部

  非洲東部

  非洲南部

 

國徽國旗國家和屬地領土
(km²)
人口[17]統計年密度
(per km²)
首都
北非
Seal of Algeria.svg
阿爾及利亞
阿爾及利亞2,381,74034,178,188200914阿爾及爾
Arms of the Canary Islands.svg
加那利群島
加那利群島西班牙[註 1]7,4922,154,9052017226拉斯帕爾馬斯
聖克魯斯-德特內里費
Arms of Ceuta.svg
休達
休達西屬)[註 2]2085,10720173,575
Coat of arms of Egypt (Official).svg
埃及
埃及[註 3]1,001,45082,868,000201283開羅
The emblem on the passport of Libya.svg
利比亞
利比亞1,759,5406,310,43420094的黎波里
Insigne Insularum Materiae.svg
馬德拉
馬德拉葡萄牙[註 4]797245,0002001307豐沙爾
Arms of Melilla.svg
梅利利亞
梅利利亞西屬)[註 5]1285,11620175,534
Insigne Maroci.svg
摩洛哥
摩洛哥446,55034,859,364200978拉巴特
Emblem of Sudan.svg
蘇丹
蘇丹1,861,48430,894,000200817喀土穆
Coat of arms of Tunisia.svg
突尼西亞
突尼西亞163,61010,486,339200964突尼西亞城
Coat of arms of the Sahrawi Arab Democratic Republic.svg
西撒哈拉
西撒哈拉 [註 6]266,000405,21020092
東非
Insigne Burundiae.svg
蒲隆地
蒲隆地27,8308,988,0912009323基特加
Seal of the Comoros.svg
葛摩
葛摩2,170752,4382009347莫洛尼
Coat of arms of Djibouti.svg
吉布地
吉布地23,000828,324201522吉布地市
Emblem of Eritrea (or argent azur).svg
厄利垂亞
厄利垂亞121,3205,647,168200947阿斯馬拉
Emblem of Ethiopia.svg
衣索比亞
衣索比亞1,127,12784,320,987201275阿迪斯阿貝巴
Insigne Keniae.svg
肯亞
肯亞582,65039,002,772200966奈洛比
Seal of Madagascar.svg
馬達加斯加
馬達加斯加587,04020,653,556200935安塔那那利佛
Insigne Malaviae.svg
馬拉威
馬拉威118,48014,268,7112009120里朗威
Insigne Mauritiae.svg
模里西斯
模里西斯2,0401,284,2642009630路易士港
BlasonMayotte.svg
馬約特
馬約特屬)[註 7]374223,7652009490馬穆楚
Emblem of Mozambique.svg
莫三比克
莫三比克801,59021,669,278200927馬布多
BlasonRéunion.svg
留尼旺
留尼旺屬)2,512743,9812002296聖但尼
Coat of arms of Rwanda.svg
盧安達
盧安達26,33810,473,2822009398吉佳利
Insigne Insularum Seisellensium.svg
塞席爾
塞席爾45587,4762009192維多利亞
Insigne Somaliae.svg
索馬利亞
索馬利亞637,6579,832,017200915摩加迪休
Blason imaginaire de Guiron le Courtois.svg
南蘇丹
南蘇丹619,7458,260,490200813朱巴
Insigne Tanzaniae.svg
坦尚尼亞
坦尚尼亞945,08744,929,002200943杜篤瑪
Insigne Ugandae.svg
烏干達
烏干達236,04032,369,5582009137康培拉
Insigne Zambiae.svg
尚比亞
尚比亞752,61411,862,740200916路沙卡
Insigne Zimbabuae.svg
辛巴威
辛巴威390,58011,392,629200929哈拉雷
中非
Emblem of Angola.svg
安哥拉
安哥拉1,246,70012,799,293200910魯安達
Insigne Cammaruniae.svg
喀麥隆
喀麥隆475,44018,879,301200940雅恩德
Coat of arms of the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svg
中非共和國
中非共和國622,9844,511,48820097班基
Insigne Tzadiae.svg
查德
查德1,284,00010,329,20820098恩加美納
Insigne rei publicae Congensis.svg
剛果共和國
剛果共和國342,0004,012,809200912布拉薩市
Coat of arms of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svg
剛果民主共和國
剛果民主共和國2,345,41069,575,000201230金夏沙
Insigne Guineae Aequinoctialis.svg
赤道幾內亞
赤道幾內亞28,051633,441200923馬拉博
Insigne Gabonis.svg
加彭
加彭267,6671,514,99320096自由市
Insigne Insularum Sancti Thomae et Principis.png
聖多美普林西比
聖多美普林西比1,001212,6792009212聖多美
南非
Insigne Botswanae.svg
波札那
波札那600,3701,990,87620093嘉柏隆里
Insigne Swaziae.svg
Flag of Eswatini.svg
史瓦帝尼17,3631,123,913200965墨巴本
Insigne Lesothi.svg
賴索托
賴索托30,3552,130,819200970馬賽魯
Insigne Namibiae.svg
納米比亞
納米比亞825,4182,108,66520093溫荷克
Coa of South Africa.png
南非
南非1,219,91251,770,560201142普勒托利亞開普敦布隆泉[註 8]
西非
Insigne Benini.svg
貝南
貝南112,6208,791,832200978新港
Coat of arms of Burkina Faso.svg
布吉納法索
布吉納法索274,20015,746,232200957瓦加杜古
Coat of arms of Cape Verde.svg
維德角
維德角4,033429,4742009107培亞
Coat of arms of The Gambia.svg
甘比亞
甘比亞11,3001,782,8932009158班竹
Insigne Ganae.svg
迦納
迦納239,46023,832,4952009100阿克拉
Insigne rei publicae Guineae.svg
幾內亞
幾內亞245,85710,057,975200941科奈克里
Emblem of Guinea-Bissau.svg
幾內亞比索
幾內亞比索36,1201,533,964200943比索
Insigne Litoris Eburnei.svg
象牙海岸
象牙海岸322,46020,617,068200964阿必尚
雅穆索戈[註 9]
Insigne Liberiae.svg
賴比瑞亞
賴比瑞亞111,3703,441,790200931蒙羅維亞
Coat of arms of Mali.svg
馬里
馬里1,240,00012,666,987200910巴馬科
Seal of Mauritania.svg
茅利塔尼亞
茅利塔尼亞1,030,7003,129,48620093諾克少
Insigne Nigritanum.svg
尼日
尼日1,267,00015,306,252200912尼亞美
Insigne Nigeriae.svg
奈及利亞
奈及利亞923,768194,411,0202017215阿布加
Royal Coat of Arms of the United Kingdom.svg
聖海蓮娜、阿森松和特里斯坦-達庫尼亞
聖海蓮娜、阿森松和特里斯坦-達庫尼亞屬)4207,728201213詹姆斯敦
Insigne Senegaliae.svg
塞內加爾
塞內加爾196,19013,711,597200970達喀爾
Insigne Montis Leonini.svg
獅子山
獅子山71,7406,440,053200990自由城
Coat of arms of Togo.svg
多哥
多哥56,7856,019,8772009106洛梅
非洲總計30,368,6091,001,320,281200933 

注釋[編輯]

  1. ^ 西班牙自治區加那利群島由兩個首府包括拉斯帕爾馬斯聖克魯斯-德特內里費,位於摩洛哥和其占據的西撒哈拉對岸,數據為2001年左右。
  2. ^ 西班牙飛地休達位於摩洛哥地中海北岸,摩洛哥王國對其有主權要求,數據為2001年左右。
  3. ^ 埃及被歸入跨大陸國家列表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屬亞洲。
  4. ^ 葡萄牙自治區馬德拉位於北非大陸對岸的群島,數據為2001年左右。
  5. ^ 西班牙飛地梅利利亞位於摩洛哥地中海北岸,摩洛哥王國對其有主權要求,數據為2001年左右。
  6. ^ 西撒哈拉被不被普遍承認的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摩洛哥王國宣稱主權並分割控制,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是非洲聯盟成員國,摩洛哥管轄其中4/5的土地,剩餘1/5的內陸由撒拉威控制,該非自治領土地位未定。
  7. ^ 法國海外省葛摩宣稱主權。
  8. ^ 根據三權分立布隆泉為司法首都,開普敦為立法首都,普勒托利亞為行政首都。
  9. ^ 雅穆索戈為法定首都,阿必尚為事實上的政府所在地和首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