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編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關於澳洲,請見「澳洲 (消歧義)」。

此條目介紹的是一個位於南邊的大洋洲。關於其他用法,請見「大洋洲 (消歧義)」。
![]()
| |
---|---|
面積 | 8,525,989平方公里(3,291,903平方英里) |
人口 | 35,670,000 |
居民稱謂 | 大洋洲人 |
國家及地區 | 16個顯示▼
|
屬國 | 16個顯示▼
|
語言 | 25個官方語言顯示▼
|
時區 | UTC+8(西澳)至UTC-6(復活島) |
最大城市 | ![]() ![]() ![]() ![]() ![]() ![]() |
大洋洲(英語:Oceania),是指地緣政治學上,將澳大利亞洲與太平洋諸島嶼併稱的地理區域;大洋洲並不是地質學上嚴格意義的「大洲」,占全球總陸地面積的6%。大洋洲通用英文名稱為「Oceania」,本義為大海洋中的一大片陸地。
大洋洲包括了四個區域:澳大拉西亞,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玻里尼西亞,橫跨了東半球和西半球;面積為8,525,989平方公里,人口超過4,100萬。與各大洲相比,大洋洲的陸地面積最小;人口第二少,僅多於南極洲。
目錄
歷史[編輯]

歐洲人至1812年的探索
1606 威廉·揚松
1606 路易斯·瓦斯·德·托雷斯
1616 德克·哈托格
1619 弗雷德里克·德·豪特曼
1644 阿貝爾·塔斯曼
1696 威廉·德·弗拉明
1699 威廉·丹皮爾
1770 詹姆斯·庫克
1797-1799 喬治·貝斯
1801-1803 馬修·福林達斯
主條目:大洋洲歷史
第一次定居[編輯]
在4萬至12萬5千年前,澳大利亞土著已在大洋洲定居。斐濟在公元1800年已有南島民族或玻利尼西亞人定居,然後在公元1000年殖民統治其餘的島嶼。[1]
參見:歐洲人在大洋洲
地理[編輯]

大洋洲

吐瓦魯

庫克群島

關島

紐西蘭
大洋洲和亞洲以印度尼西亞的巴布亞地區為界。包括了印度尼西亞的巴布亞地區、巴布亞新幾內亞、澳大利亞、紐西蘭及南太平洋的島國。巴布亞紐幾內亞是唯一一個與別國有陸地疆界的大洋洲國家,與亞洲國家印度尼西亞接壤。按照地理分界,大洋洲包括巴布亞紐幾內亞、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東帝汶和汶萊地處的馬來群島,然而地理政治概念以紐幾內亞島中間線分界,西部印度尼西亞的西巴布亞省和巴布亞省劃歸亞洲,東部的巴布亞紐幾內亞獨立國劃歸大洋洲。此概念被聯合國組織、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等國際組織採用。
政區[編輯]
主條目:大洋洲國家和地區列表
國家[編輯]

大洋洲政治分區圖
澳大拉西亞[編輯]
- 澳大利亞(AU)

- 紐西蘭(NZ)

美拉尼西亞[編輯]
- 巴布亞紐幾內亞(PG)

- 索羅門群島(SB)

- 萬那杜(VU)

- 斐濟(FJ)

密克羅尼西亞[編輯]
- 帛琉(PW)

-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FM)

- 馬紹爾群島(MH)

- 吉里巴斯(KI)

- 諾魯(NR)

玻里尼西亞[編輯]
- 紐西蘭(NZ)

- 吐瓦魯(TV)

- 薩摩亞(WS)

- 東加(TO)

- 紐埃(NU)

- 庫克群島(CK)

領土/領地/屬地/[編輯]
密克羅尼西亞[編輯]
- 威克島(美國的海外屬地)



美拉尼西亞[編輯]


玻里尼西亞[編輯]







人口[編輯]
大洋洲有3500多萬人口。以下是以按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排列的人口列表。由於絕大多數大洋洲的國家均為島國,所以在這列表裡的面積是包含水體面積(水體面積包括土地跟附屬海洋、湖泊、水塘及河流等面積之和),故此,計算出來的人口密度會較以淨土地面積計算出來的人口密度為低。
體育[編輯]
太平洋運動會[編輯]
太平洋運動會(以前稱為南太平洋運動會)是類似奧運會的大型綜合體育活動,參加國家來自環南太平洋地區國家,每4年舉行一次,始於1963年。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不參加該運動會。
澳式足球[編輯]
澳式足球是一種源自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地區的橄欖球類運動。它是諾魯的國家運動[2],也是澳大利亞最流行的運動[3],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是第二大流行運動[4]。
板球[編輯]
板球是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很流行的夏季運動。
聯盟式橄欖球[編輯]
聯盟式橄欖球是流行於大洋洲各國的運動。巴布亞紐幾內亞將其作為國家運動項目[5](參加人口數排第2,僅次於澳大利亞),在澳大利亞也非常流行[6]。